喜讯!这个集体获国家级表彰
>>2025年1月10日上午,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2025年1月10日,天安门广场上红旗招展,人民大会堂内暖意融融。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表彰了70个全国法学会系统先进集体和100名先进个人。
深圳市法学会秘书处荣获全国法学会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近年来,深圳市法学会始终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切实履行政治职责,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把学习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夯实法学法律界思想政治根基。
“我们在全国法学会系统率先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地方实践探索’系列课题研究,总结前海法治建设、超大型城市社会治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深圳经验,让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大湾区结出丰硕成果,绽放真理光芒。”深圳市法学会秘书处负责同志在接受《民主与法制》周刊采访时介绍道,“我们团结凝聚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主动架桥铺路,搭建‘软联通’法治深度交融平台,承办‘港澳与内地青年法律交流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等系列研讨交流活动,链接内地及港澳地区顶尖法学专家资源,共同探讨前沿、热点法律问题,取得湾区法学法律界‘心联通’的良好效果。”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这个全国法学会系统先进集体是怎么做的。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委政法委的具体领导下,在中国法学会、省法学会的指导下,深圳市法学会立足新时代、把握新机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团结带领各区法学会、各学科研究会、全市法学法律工作者,以改革创新的胆识气魄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凝心聚力、干事创业,推动法学会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法学会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党对法学会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
深圳市委高度重视法学会工作,2024年11月16日,深圳市法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出席会议并讲话,对近年来法学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殷切希望。
市委政法委把法学会工作列入政法工作重点任务抓紧抓实,有力保障和推进法学会事业发展。市法学会党组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每月定期召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围绕推进平安深圳、法治深圳建设,市法学会切实履行作为政法战线重要组成部分的职责,为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连续五年在省考评中获评优秀等次。
二、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深学笃信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把学习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全国法学会系统率先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地方实践探索”系列重点课题研究,充分利用法治创新实践优势,总结前海法治建设、超大型城市社会治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深圳经验,成果获中国法学会领导批示肯定,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与实践》专刊发表,充分展示深圳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建设的经验成果。
三、对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引领进一步加强
牢牢把握保持和增强政治性核心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发挥政治功能,强化思想政治引领。通过“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组织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掌握法学领域意识形态领导权、主导权,不断夯实法学法律界思想政治根基,坚定法治自信,强化使命担当。
四、法学研究更加繁荣服务中心大局扎实有力
团结凝聚法学法律界广大专家学者,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前沿优势,围绕芯片产业发展、一国两制下香港澳门经济多元发展等重大课题开展调研,为上级决策参考提供强有力支撑。聚焦政法重点领域、新兴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及时研判,有效助力政治领域、社会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形成各类调研报告、信息要报,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有力服务法治实践。
五、法学交流持续深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着力打造法学交流新高地。在中国法学会的大力支持下,办精办优中国法治论坛,凝聚全国法学法律专家聚焦法治中国建设等主题进行研讨,形成丰硕成果,中国法治论坛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法学学术交流平台。联合福田区委区政府高规格举办第34届全国副省级城市法治论坛,聚焦前沿科技的法治保障,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国家战略建言献策。联合南山区委区政府、前海管理局高水平承办2023年“港澳与内地青年法律交流周”,推动港澳法治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通过不断深入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法学交流品牌,汲取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建设急需的“理论营养”,为深圳法治建设提供支撑与保障。
六、法治实践不断拓展服务基层务实有效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基层法律服务站点为依托,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为抓手,在全市组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队伍,深度嵌入“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参与化解涉众金融、“问题楼盘”、环境邻避、劳资纠纷等重大矛盾纠纷案事件。在全市街道综治中心设立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71个,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区街道综治中心全覆盖。因地制宜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园区、南山荔秀服饰文化街区、罗湖东门步行街、盐田物流港口、坪山劳动诉求服务中心等打造特色站点。龙岗区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基层服务站点、盐田区物流产业基层服务站点的有关做法获《民主与法制时报》《深圳特区报》等媒体报道。在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设立中立法律服务站,组建专家型律师、高校教授、代表委员、老法官、老检察官组成的诉讼服务志愿专家团队,以轮驻的方式参与信访调解、解纷疏导,获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来信感谢。龙华调解院中立法律服务站和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中立法律服务站被中国法学会确定为工作联系点。
七、法治宣传丰富多彩法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创新方式方法,着力培育独具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宣传项目。“深圳十大法治事件”采用大众评审、微信视频号点赞,专家意见与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记录深圳法治进步历程,每年超过百万市民参与,成为深圳法治宣传的一张亮丽名片。打造“民断是非”大型思辨性公益普法活动,每月聚焦法治热点开展辩论,已成功举办100期。“以市带区、市区联动”开展基层公益普法、民法典宣讲等普法活动1200余场,参与人数超24.8万人次。深圳市法学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策划原创等推文2500余篇,总阅读量超2000万次。
八、组织体系不断完善运行机制更加健全
强化理事会治理结构,制定理事会三年行动规划,通过“七个着力打造”目标(着力打造在全国具有学术影响力的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高地,着力打造国内最权威、最专业的法学智库,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端法治交流平台,着力打造结构合理、重点引领的学科研究会矩阵,着力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专业普法宣传品牌,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点法学交流合作平台,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和16项具体举措把法学会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深入推进区级法学会群团组织改革,基层法学会作用进一步发挥。加强学科研究会矩阵建设,新成立行政法学、港澳法律、破产法、未成年人法学、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青年、证券法学、数字法学、律师学和社会治理等9个契合深圳发展特点的研究会,在研究会组建临时党支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九、会员队伍稳步壮大服务品质不断提升
坚持把会员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不断拓展服务形式,会员队伍持续壮大。出台《会员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会员发展、管理与服务工作。大力支持会员参与各类国家级学术活动,为会员脱颖而出、施展抱负提供舞台,超百名会员在国家级征文中获得奖项,市法学会数十次获国家级征文优秀组织奖。以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为主题,精心建设超800平方米“会员之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近四百场,累计超万余名会员和市民群众参与,成为全市法学法律活动交流的重要阵地,被评为星级普法教育基地和“八五”基层普法联系点。广大会员对法学会的认同感不断增强,满意度持续提高。会员人数由2019年的3000余人增加至近6000人,会员队伍呈现出年轻、专业、多元化的特点。
回眸奋进路,蓄势新征程。深圳市法学会和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将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投身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推动法学会事业高质量发展,再创辉煌,再续华章。